网站首页 文化馆 近距离 营养 国内专家 国外专家 国内科研 国外科研 国内观察 国际观察 专题 关注 书籍 产品
健康关注
关注我了解更多
健康关注
当前位置:灰树花 > 健康关注 > 浏览文章

硒——血液的清道夫!

信息来源:微博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6日

摘要:导读: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对大多数人而言,适量补充硒元素,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某些疾病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

导读: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对大多数人而言,适量补充硒元素,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某些疾病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少盐和心理平衡”。

疾病高发人群应当注意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品,多吃鱼和鱼油制品调节血脂,多吃豆制品,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晨练之前或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水,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以减少疾病的发作。要保持持续而缓和的运动,避免清晨气温寒冷时锻炼。一定要戒烟和控制饮酒,保持心理健康与乐观,尽量少生气。

硒——血液清道夫

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组成部分,硒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例如,美国、芬兰等高硒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低硒地区明显降低;我国发现的克山病(一种地方性心肌病)也发现缺硒是重要的病因之一,而补硒后克山病高发地区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科研亦证明,硒主要通过以下四种作用,来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清除脂质过氧化物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有关。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可通过氧化损伤各种细胞生物膜,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死亡。若持续氧化可使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和心肌纤维化,最终可发展成冠心病和高血压、脑梗死、肾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等。

作用:由硒组成的GSH-Px能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各种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生物膜,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细胞的死亡及纤维化,减少血栓发生率。

调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血胆固醇增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增高时,可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心血管疾病。

作用:硒通过其强抗氧化作用,阻止LDL-ch的氧化,进一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研究证实,补硒可提高GSH-Px的活性,达到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及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降低血液黏度的目的。

清除自由基

人体的衰老与自由基损伤细胞生物膜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基增多,损伤血管壁细胞及心肌细胞,从而导致血管硬化和心肌细胞变性死亡,产生老年性心血管疾病。

作用:硒是强抗氧化剂,能帮助清除自由基,防止血管及心肌衰老,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硒对于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50岁以上人群的血硒水平和抗氧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为此,专家建议即使是健康人群,日常也要注意硒元素的摄入。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补硒50-250微克,而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补硒量则要提高到250-300微克。

文章来源: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47208715682127

特别声明:
1、本站所载信息均为互联网可查信息,均载明原文或者引用出处,您可以查阅原文考证;
2、本站信息仅用于学习和科普,不用于其他任何目的,请您理性阅读;
3、本站所载信息若侵犯了您的权利,劳烦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感谢您的提示;
文献查阅方法教程:
1、打开本站信息,在信息下放有该信息的引用来源,点击打开;
2、在线阅读或者将该下载文献,大部分文献都是收费的请根据您的需求和能力进行下载;
3、百度搜索SCI-HUB那么您可以获得意外的下载方法;
4、文献翻译:使用“知云”文献工具您可以轻松的进行文献阅读;
5、在线英文文献:您可以使用百度翻译等翻译工具,也可以使用“copytranslator”更加便捷的在线阅读;
国内外知名医学文献库:
打开医学文献库
网站编辑:落舒
特别声明:本站之信息仅供学习参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作为其他任何指导依据,请理性阅读。
Copyright R 2012 ChinaMait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0037409号-5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做参考,不作为任何消费指导依据。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0037409号-5

在线咨询灰树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