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化馆 近距离 营养 国内专家 国外专家 国内科研 国外科研 国内观察 国际观察 专题 关注 书籍 产品
谈古论今话菌菜
关注我了解更多
谈古论今话菌菜
当前位置:灰树花 > 专题话题 > 谈古论今话菌菜 > 浏览文章

从贵族走向民间的菌菜

信息来源:chinamaitake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8日

摘要:从古至今,国内外贵族都盛行吃菌菜,菌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俗话说,吃4条腿儿的,不如吃2条腿儿的;吃2条腿儿的,不如吃1条腿儿的;这一条腿儿的,说的就是菌菇。

从古至今,国内外贵族都盛行吃菌菜,菌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俗话说,吃4条腿儿的,不如吃2条腿儿的;吃2条腿儿的,不如吃1条腿儿的。这一条腿儿的,说的就是菌菇。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表达了中国人对吃有多看重,菌类鲜美多汁,古人当然不会放弃对种植蘑菇的追求。

浪漫的中国人认为菌菇无根无蒂、无体无形,是采纳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而生。顺理成章地,菌菜也登上了中国菜里最上品食材的殿堂。《吕氏春秋》里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先秦时代长江以南的百越之地农业开发程度很低,从那里获取野生菌菇,并被千里迢迢送往中原诸侯的餐桌上,可见中国人对菌菇的珍视。所以在以前,只有皇亲贵族以及住在深山里的人才能吃到这种美味。那菌菜又是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普罗大众餐桌上常见的美食的呢?

在菌菇栽培技术发展起来以前,一般人确实无法尝到此等美味佳肴,但是智慧的劳动人民早早研究出栽培技术,让我们现在得以随时随地都能吃到菌菜。

中国古人种植菌菇的经验非常丰富。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记载过蘑菇的种植方法。“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紫芝之载如种豆”这样的语句。说明在那个时候古人就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对于菌类的培植有独特的看法。

而谈起菌菇,庆元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天下香菇源,开史在庆元。800多年前,吴三公进行人工砍树并在树皮上剁花栽培香菇,由此发明了“剁花法”香菇人工栽培技术,为中国创造了一个神话。

南宋年间,丽水庆元县农民吴煜,根据前朝砍树出菇的经验,总结了原木砍花法——以刀痕深浅、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控制真菌生长的密度数量,辅以合乎科学的人工管理和加工工序,种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人工培植的食用真菌。

吴三公原名吴煜,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吴三公世居深山,以狩猎与采集野生蕈菌为生。他年青时常到县城担盐,路经凤阳山脚时,发现阔叶林里榆树上长满了雨伞状的菌蕈,十分鲜嫩可爱,他就采摘一些带到家中烧汤喝,味道鲜美,香气扑鼻,于是他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菇”,并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来年再吃。

有一次,他有斧头砍去榆树上长满香菇的败枝,不久发现被他砍过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还有曾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更好,且多砍多出,少砍少出。菇木上整齐的、白如霜花的刀痕,被三公称为“花”,这一手法被称为“砍花法”。生长出的菇滋味甜美,食之可健体却病。如果人体皮肉为刀斧所伤,将这种菇嚼烂涂抹伤处,颇有奇效。

吴三公反复实验,还发现有些阔叶树朽木虽经刀斧砍过,却经多年长不出菇,便以斧头猛击之。数日之后,遍数出菇,菇民以后称此为“惊蕈法”,以为是吴三公借用神力所至。惊蕈法成为后世菇民之特殊技艺,世代流传。

民谣曰 :“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是说明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国师刘伯温就向朱皇进贡说处州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菇民生活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朱皇就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人民,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明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菇神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在西方还在通过驯养猪狗,依靠动物嗅觉寻找野生食用真菌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完成了蘑菇的批量生产,比法国人发现真菌孢子并应用于农业足足早了400年。无疑,这是超越时代的技术进步。更让人惊叹的是,浙南山区百姓种植香菇,至今依然在沿用当时的技术。

元以后,随着改土归流的持续推进、满清的入关、对准噶尔战争的胜利等一系列大事件,包括东北、西北、西南在内的大片土地被纳入中华版图,越来越多的“蘑菇”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与经济发达地区依靠栽培获得蘑菇不同,农业基础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会更倾向于采集各种野生蘑菇。在开疆拓土之后的融合过程中,边远地区的各类野生蘑菇,源源不断地作为商品输送到内地,丰富了士子百姓的餐桌,也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在清初的《闲情偶记》中,出现了蘑菇羹、蘑菇面、蘑菇汤;而稍晚的《随园食单》里,蕈、菇两字出现的频率更是多达53次。作为中餐重要的食材,各种各样的蘑菇在清中叶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汤菜、炒菜、煨菜和点心的制作中。

中国的菌菇文化,不仅仅根植于本土,它还对我们的邻国——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1664年,宋人发明的原木砍花法传到日本,在九州岛东北部,当地人通过原木培植,收获了17公斤干香菇。这是日本最早关于人工栽培食用真菌的记载。对于当时还处在禁肉令时代的日本人来说,食用真菌不是偶尔品尝的鲜美,而是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从此以后,日本在蘑菇的人工培植上渐行渐远,走出了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道路。

1892年,植物学家田中长岭出版《参河香蕈培养图解》,首次阐明了香菇孢子繁殖的原理;1898年,兴农园开始出售香菇菌种,这是东亚地区第一个将真菌孢子商品化的现代化农场;1904年, 三寸种三郎开始“嵌木法”和“菇木汁法”栽培试验,并于十年后普及“嵌木法”种植,这是南宋之后,东亚地区人工栽培真菌的最大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日本还在人工培植蘑菇多样化方面颇有建树,包括猴头菇、金针菇、杏鲍菇在内的,从前并不常见的那些蘑菇,都是由日本率先发明人工培植技术后,才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国人拼命发掘野生蘑菇美味的数百年里,日本已经在人工种植上迎头赶超。1970年,日本干菇年产量达到4000吨,一跃成为全球食用菌第一大国。

但耐人寻味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蘑菇,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从1978年全国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全球总产的5.7%,到2013年已增长到3170万吨,占全球70%。其中,干香菇更成为第一种不经政府政策协调,完全抛弃统购统销,融入市场经济的农产品。

只用了三十多年时间,中国蘑菇全面超越日本,重新登上全球食用菌产量第一大国的宝座。

食用菌由野生到人工栽培成功,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工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栽培品种也不断增加。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时至今日,各种菌类也在中国遍地生花,全世界的菌类品种繁多,其中中国占了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可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 60 多种,主要包括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灰树花、双孢菇、毛木耳、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滑菇、银耳、秀珍菇、草菇、鸡腿菇等。    

此外,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逐年提升,2019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达到343.6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77万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随着菌种栽培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今天菌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专门经营困菜的餐馆、酒楼也随之应运而生。据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介绍,在一般的中高档酒楼,菌类菜品已占据总量20%。厨师们运用川、粤菜等烹调技法,将山珍野菌进行创新与“包装”,将菌类制成了款款美味佳肴。这样既可满足人们对绿色的期盼,又能让他们找回些许回归自然的丝丝眷恋。

在西方世界,蘑菇也有广大的市场,是人们日常食谱中的必备元素。但论及吃法,不外乎焗烤、烩浓汤和磨碎了调味。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中国这样,把小小蘑菇,演绎成精巧而又恢弘的餐桌谱系。

参考文献:

吴积雷,庆元香菇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基本内涵,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6 期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b182fab31af30eb1fa1d827547e8630b318947a18e7f9386.html

https://mini.eastday.com/a/200717220816351-7.html

2019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进出口情况及细分菌类产量现状分析

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2/833926.html

特别声明:
1、本站所载信息均为互联网可查信息,均载明原文或者引用出处,您可以查阅原文考证;
2、本站信息仅用于学习和科普,不用于其他任何目的,请您理性阅读;
3、本站所载信息若侵犯了您的权利,劳烦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感谢您的提示;
文献查阅方法教程:
1、打开本站信息,在信息下放有该信息的引用来源,点击打开;
2、在线阅读或者将该下载文献,大部分文献都是收费的请根据您的需求和能力进行下载;
3、百度搜索SCI-HUB那么您可以获得意外的下载方法;
4、文献翻译:使用“知云”文献工具您可以轻松的进行文献阅读;
5、在线英文文献:您可以使用百度翻译等翻译工具,也可以使用“copytranslator”更加便捷的在线阅读;
国内外知名医学文献库:
打开医学文献库
网站编辑:落舒
特别声明:本站之信息仅供学习参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作为其他任何指导依据,请理性阅读。
Copyright R 2012 ChinaMait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0037409号-5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做参考,不作为任何消费指导依据。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0037409号-5

在线咨询灰树花
返回首页